食農教育
不單單是
食育與農育的結合
更是
生命教育的體現

台北市長柯文哲推田園城市 闡述食農教育重要性 http://www.epochtimes.com/b5/16/11/13/n8488695.htm
為什麼
國人應該推行食農教育?
安心飲食,曾幾何時竟變成奢侈的享受?翻開報紙、點開網頁,近年來層出不窮的食安事件再再造成民眾恐慌,黑心商人前仆後繼、抓不勝抓,唯利是圖而不顧普羅大眾的飲食安全。我們身處這個環境下,面對食安問題,難道只能束手無策、逆來順受嗎?身為教育者,我們意識到實施完整的食農教育,從根本做好應有觀念與知識的傳授,已不再只是課餘時間、茶餘飯後的輕鬆話題,而是刻不容緩的議題。
食農教育,是近年國際熱門推廣的新型態優質教育。而臺灣,是除了日本外,在亞洲最積極推行食農教育的地方之一。自從台北市柯市長於西元2014年走馬上任後,隨即推行田園城市計畫,加強在台北市內所有國民小學執行小田園計畫,並擴及社區、公有閒置地的綠化,逐步將食農教育、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搬上檯面。至今西元2018年,為因應市政方針,雖已有許多國小內設置校內小田園,但食農教育涵蓋範圍廣大,且至今尚未出現有系統的食農教育,更甚者遭簡化為「種田」教育,淪為短期接觸其皮毛便了事,餘下虛而不實的口號,實非當初推行之立意!
什麼是食農科普教育?
本公司改良坊間原有之「食農教育」,將其擴大並完整化、綜合化,以科學為主軸,不僅以食農教育原有的食育、農育、生命教育為重要內涵,更擴充為五大構面、六大方針做為課程延伸方向,命名為「食農科普教育」。

三大要點:
食育、農育、生命教育
五大構面:
食品安全、營養健康、飲食文化、環境保護、生命教育
六大方針:
「食農、科學、體驗、翻轉、切身、綜合」六大方針
爾後,更擴充教學內涵,延伸出八大構面與入門課程共九大構面,合計五十四項指標:

*** 入門課程
一、園藝栽作
二、魚菜共生
三、食品安全
四、營養健康
五、飲食文化
六、環境永續
七、生命教育
八、藝創應用
透過改變現行單點食農教育,
擴充為帶狀式食農科普課程,
將帶給學生嶄新的
食農教育學習體驗,
更將食農教育的美好理念
推廣至社區鄰里。
本公司目前已在臺北市內
辦理多場社區食農講座,
期望未來能有
更多有志之士加入我們,
共同推動
食農科普教育的普及化。
|